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当前位置: 首页 > 联系我们

嘉定美国投资移民

商业类型:供应商
所属领域:房地产/物业管理
公司性质:国有
公司规模:1-49人
公司地区:湖北
联系电话:13512131526
法人代表:
公司网站:yhqbd.com/sy61ad8/Index.html
移动电话:13512131526
邮编:274781
传真:
Email:
公司地址:中国·上海浦东新区金皖路389号
描述:

1、话说乐山之壁津楼



等我走过许多城市以后,蓦然回首,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标志。武汉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昆明的大观楼等等。每一座楼都写着不一样的历史,看过听过读过她历史的儿女,不管以后去了哪里,都会循着她的标志找到回家的路。那标志如一盏盏亮起的夜航灯,五彩斑斓美好着我们脚下的土地。

我的家乡一一乐山,古称嘉州,算得上是一座名城。她的建城历史悠久,周边有峨眉山,近旁有凌云山麓的乐山大佛,这些都是世人熟悉的。而有一幢楼,名字叫做“壁津楼”,她曾经在中国的历史地理中大放光彩,勾引许多著名的文人骚客为她留下无数的诗篇。

壁津楼的存在和消失见证了一句成语:沧海桑田。今天我就来讲讲这幢楼的故事。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集,据说源自公元前一千多年,那个时候属于春秋战国,其中有一首脍炙人口“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首歌说那些长得漂亮的水鸟选择水边陆地互相嬉戏,一如美女便有帅哥追逐。水边绿洲,成为人类居住首选。乐山人居住的城市,最早应该上推到汉代,遍布乐山市中区的汉代崖墓证明了这一点。

那个时候,岷江河与大渡河的交汇处在凌云山与乌尤山之间的麻浩,而不是今天的萧公嘴。治水的李冰父子正因为两河交汇引起水害,便在两山之间开凿出一条人工河,对河水进行分流。今天尚挂在乌尤山上的四个大字,“中流砥柱”,反映了那个时候的水流冲击方向。

由北往南的岷江和由西向东的大渡河在麻浩汇合,夹角处,形成一大片冲积平原,站在高处看去,嘉城如凤。《乐山县志》云:“凤洲,即今之佛前坝,通称大佛坝。前清初年坝之上游尚有育贤坝。文庙在焉,今成泽国矣。”也就是说,明代末年、清代初期(大约1640年前后),乐山古城的繁华地段还在大佛坝上。两江汇合处,城南有乐山古城最重要的壁津渡口,河对岸是麻浩,通往五通井研方向。

乐山城的网红打卡地,今天已经淹没在水下,我们只能从历朝历代文化人的记述中去寻找。



公元707年,边塞诗人岑参当了乐山市长,“官舍临江口,滩声人惯闻”。房子处于两江汇合,听着涛声入眠成了习惯。那时,凌云山的海通和尚正在四处募捐,未来的乐山大佛还得等六年才动工。

骑马奔波征战“轮台九月风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斗”的诗人,“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到小城乐山,事情不多,去往公堂的台阶都长出草来。诗人每天看着凌云山的倒影侵入门槛,睡梦中被滩头水声唤醒。

岑参的诗提供了那时凤洲,后来大佛坝最早的城市布局,当时的市政府和官员住的地方,临近码头渡口,正好在两江汇合处。从此以后,两江汇合处一直与官衙联系在一起了。

第一次提到乐山有江楼的首推大诗人杜甫,那是公元759年前后。他在《狂歌行、赠四兄》写道:“今年思我来嘉州,嘉州酒重花绕楼。楼头吃酒楼下卧,长歌短咏还相酬。”这首诗,郭沫若认为与岑参的风格相近,怀疑是岑参留在乐山的作品。唐代立国289年,一直到山西汾阳人薛能来做市长的公元866年,江楼依旧,“江楼一望西归去,不负嘉州只负春。”

乐山大佛的基建周期啰嗦,凿建了九十年,建成后的弥勒佛正对着大佛坝,湖南诗人齐己,大约在公元900年前后写给时任乐山刺史欧阳彬的诗中说:“大象影和山面落,两江声合郡前流。”大象指乐山大佛,再次说明了官舍、办公的地理位置。

地处两江汇合处的官舍,什么时候建起了楼?眉山苏洵三父子1059年乘船出川路过乐山留下的诗句。有许多信息,苏洵:“系舟长堤下,日夕事南征。”已经有河堤防洪水了。苏轼有写给乐山收税官郭纶“河西猛士无人识,日暮津亭阅过船。”津在所有的词语解释中,就是渡口的意思,收税官很辛苦,从早到晚守着税亭检查过往船只。

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提到壁津楼,已经是公元1075年,这一年,成都人范镇路过乐山,留下“云埋雪岭铺银界,日射金仙照碧津。”造屋修高楼,在宋代已蔚然成风,早前1044年,湖南岳阳楼在知军滕宗谅主持下重修岳阳楼,邀请大文豪范仲淹写了一篇传世散文,文中的“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人士大夫情怀,传诵至今。

时间到了南宋,诗人陆游来乐山主持工作,他的诗中出现了荔枝楼,后人考证在凌云山东坡楼下,“碧瓦朱栏已半摧,”近代毛西旁与和尚遍能对此意见一致。还有望云楼,万景楼,诗人雨中喝酒要登楼,“江近时时吹白雨,楼高面面看青山。”所谓白雨,乐山土话,一边出太阳一边下雨,是出菌子的季节。还有一个西林院,这西林院值得注意,陆游诗中说:“一邦尽对江边像,试比西林总不如。”并在句末注明,“院门对大像最正。”说明大佛坝上正对大佛坐像有个寺庙叫西林院,建于唐代,由宰相裴彻题写寺名。

很多很多年以后,到了近当代,有个移民国外的老板来乐山投资,他选择大佛坝一角,修了个观佛楼,还从虾蟆口嘉州宾馆架了跨江索道,估计也是读了陆游的诗句想到的招数。可惜时间有问题。



出名要趁早,张爱玲说的。

28岁做乐山市长,此人是南宋蒲江人魏了翁,从小聪慧绝顶,几岁便入学,过目不忘日读千言的神童。15岁即对大文豪韩愈品头论足,有《韩愈论》传世。1199年考中进士,知嘉定府,新官上任。你看他写给同年进士张方的词:“握手道旧故,抵掌论人才。”羽扇纶巾,书生意气。“船棹汉嘉口,更尽渭城杯。凌云山色,似为行客苦伤怀。横出半天烟雨,锁定一川风景,未放客船开,想见此楼上,阅尽蜀人才。??”(张太傅方送别璧津楼再赋)。

从魏了翁写《壁津楼记》我们方知道,壁津楼是1202年左右由游仲鸿修建的。名字是陈谦取的,语出《水经注》。估计修好不久遇上大洪水,仅仅三十年,魏了翁眼中“楼无所存”。于是,魏了翁遵上司之意,在原址重建壁津楼,并扩建加高,上为楼,下为堂。

遗憾的是魏市长只在乐山呆了不到两年便回家守制去了,没有来得及大展更多拳脚。

魏了翁喜欢实干,史书上说他任职之地兴利举才,打击奸吏,以身作则不怕权贵,量才授职,颇有声绩。思想上,魏了翁师承朱熹学说,又把陆九渊的思想折衷进去,提出“心即天,心即理”,心是万物的主宰,是名符其实的中国哲学家之一。

从魏了翁在壁津楼喝酒为朋友送行,大佛坝上可攀、可玩的地方还多,北宋大文豪黄庭坚,曾来乐山游玩,留下许多故事。后人便在大佛坝“州南江外三里”,修了涪翁亭纪念。那时的古城乐山,东对凌云乌尤,两条大江汇流穿过,西对峨眉。1291年杭州诗人汪元量《嘉定府》“郡楼着眼蜀天宽,分得巴江水一湾。大小峨眉相对立,梨花山接海棠山。”诗中的郡楼就是官修的壁津楼。

木结构的房子,不管如何,终究抵不过风霜雨雪,人祸天灾,再加上三五年七八年周期性的洪水。如果还加上偷工减料,损坏、维护,移地重建都是常态。这是所有名胜古迹的命运。



地处乐山城南,面对乐山大佛的壁津楼,大红大紫的岁月是在明代的成化年间(1473至1487),以浙江余姚人魏瀚出任乐山知州的12年最引世人关注。先不说他们围绕壁津楼的诗酒唱和,仅举几例:

“危楼百尺枕江城,驻节登临灏气生。”

“两江澄碧映层楼,楼外玻璃万倾秋”。颜正。

“危楼高处与天齐,此日乘闲试一跻。举手却疑探月窟,奋身真若蹑云梯。”吴智。

“四川天府地,三胜在嘉州。杰构临江浒,虚名委道周。??运随黄道转,江合壁津流。淸浮明月阁,高拟摘星楼。”魏瀚,《壁津楼步高陵韵》

“壁津楼下魏公堤,几度凭高望眼迷。??陈谦已去留遗迹,崔颢重来觅旧题。”潘谦。《壁津楼》

这些生活在明代成化年间的文人士大夫遇上了好时光。历史学家认为,由朱见深担任皇帝的二十三年时间,他平反冤假错案,体察民情,励精图治,算得上明君。

大凡国泰民安的日子,人们总是在各方面都有所进步。以景德镇的陶瓷生产为例,明代成化

【LIUYI SUPREME SERVICE】尊享直接对接老板

Copyright2025云汇企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