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最早迁往闽宁镇的移民来自宁夏哪里?
最早迁往闽宁镇的移民来自宁夏南部山区西吉、海原、固原一带。
在20世纪90年代初,宁夏南部山区西吉、海原、固原一带的百姓生活异常艰难,那里十年九旱,老百姓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在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决定实施一项名为“吊庄移民”的政策,即将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的居民,迁移到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以期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
闽宁镇就是吊庄移民政策下的一个产物。1997年,闽宁村升级为闽宁镇,经过不断发展,从昔日飞沙走石的“干沙滩”变成了寸土寸金的“金沙滩”。20多年来,闽宁陆续接纳了来自宁夏“西海固”以及同心县、隆德县等地的4万多名移民,“山海情”不断续写着。
如今,闽宁镇已经从一片戈壁滩发展成为一个当代化的生态移民示范镇,它不仅是宁夏脱贫攻坚的一个生动缩影,也是中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易地扶贫搬迁的成功典范。
二、为什么说“宁夏有天下人”之说?
宁夏有天下人,而天下无宁夏人西夏国被蒙古军队灭亡后,跟随成吉思汗的许多中亚人、阿拉伯人、波斯人就在这片土地上定居下来,宁夏于是成了“塞上回乡”。
宁夏从来都是一个移民地区,从秦朝开始,国家有计划的地移民就一直不断。现在宁夏的主体民族回族,其实就是元朝以后移民至此的。而进入20世纪以后,响应国家号召来到宁夏的新移民更是来自五湖四海,有一句话,叫“宁夏有天下人”。
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相互交织缠绕,宁夏 历史 上就是各民族东来西往、南来北去的汇聚之处。
从秦汉到明清,历代统治者出于开拓边疆、巩固边防和发展经济的需要,频繁从各地向宁夏地区移民,到了清代,民间就有了这样的说法:宁夏有天下人,而天下无宁夏人。
20世纪的宁夏 社会 发展史,以更加波澜壮阔的态势延续和发展着移民文化。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成立,吸引来天南地北的理想主义者。
来自上海和浙江地区的新移民,在宁夏人的粗野、豪放中注入了江南的细腻与温柔。
工业移民的涌入,把工业文明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带进了宁夏人的 社会 生活。
终有一天,人们会发现,宁夏有天下人,而天下也有宁夏人。
三、最早迁往闵宁镇的移民来自哪里
最早迁往闽宁镇的移民来自宁夏西海固地区。
一、闽宁镇最早的移民1990年10月,宁夏南部山区的西吉、海原两县的1000多户百姓,搬迁到首府银川市近郊的永宁县境内,建立玉泉营、玉海经济开发区,这是闽宁的前身,他们也是闽宁镇的第一代移民。
二、移民的原因他们移民的原因是因为闽宁镇有扶贫政策扶持,且他们的原居住地生态易碎,属于经济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此次移民属于生态移民。闽宁镇介绍:
一、地理位置闽宁镇隶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地处永宁县县城西部,东邻西干渠,南与吴忠市青铜峡市邵岗镇为界,西接201省道,北至徐黄公路。镇人民政府驻地距银川市区50千米,永宁县城40千米。总面积210平方千米。闽宁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在中国的减贫史上,闽宁镇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地方。改革开放初期,一些西海固贫困群众离开祖祖辈辈居住的大山,自发搬迁到闽宁镇这片戈壁荒滩上,在福建对口支援帮扶下建成了一个充满发展活力的新城镇,谱写了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新篇章。
二、闽宁镇来源1997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西部一个叫玉泉营的地方,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来到宁夏考察,闽宁两省区负责同志共同商定,要在这里组织实施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建设一个移民示范区,这个地方被命名为“闽宁村”。2001年12月,经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闽宁镇正式成立,从那时起,闽宁镇开始接纳来自宁夏“西海固”六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移民,成为我国贫困地区通过对口扶贫协作走向全面小康的成功典范。

关于我们
相关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