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龙:外交的、政治的、宣传的、心理的,伊朗新政府把戏做足了……

xfse252a

时间 2024年8月18日 预览 7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04297817777144332/

2024-08-18 10:17·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杨玉龙】

2024年4月以来,伊朗内政外交主要面临两大挑战,内政方面主要是应对莱希总统空难后的政治过渡进程,外交方面主要是以色列的暗杀政治所引起的安全威胁与挑衅。近期,哈尼亚遇刺事件和副总统扎里夫辞职先后发生,对伊朗的政治稳定、国家安全与对外政策正产生复杂影响。

伊朗内政当前的优先事项是解决政治过渡进程中的一系列程序性事项,特别是新一届政府内阁组建与人事任命、政治权力交接问题。2024年5月莱希总统直升机空难事件,打破了伊朗政治的正常运行与权力格局,对伊朗政治继承安排造成重大影响。

大不里士人民护送莱希及其随行人员的遗体伊通社

莱希总统意外离世后,穆罕默德·穆赫贝尔作为副总统接任代理总统,沿用莱希政府任内的政府内阁班子,保障了国家行政部门维持正常运转。7月伊朗完成新一轮总统选举,改革派总统候选人佩泽希齐扬爆冷当选,使保守派继续掌控伊朗国家行政部门大权的希望落空。

目前,虽然佩泽希齐扬已完成就职程序并就任总统,但新一届政府内阁组建与各部部长人事任命工作尚未完成,伊朗行政部门事实上仍由过渡阶段的代理部长们施政。因此,当前伊朗国内政治仍处于政治权力交接时期。

对佩泽希齐扬政府而言,此次提交的政府内阁部长人员名单并非完整的改革派内阁,而是集合了改革派、温和保守派、传统保守派、强硬保守派等各个派系的混合式派系内阁名单。

新一届政府内阁部长人员名单充分显现了当前伊朗政治光谱中的派系政治格局,也间接表明改革派总统在当前伊朗政治系统中的相对弱势地位,其拟定的内阁部长名单不仅要实现其竞选承诺的相关政治目标,还需要实现在派系政治中的权力分配平衡,但这一现实与扎里夫预想的政治规划相去甚远,成为其突然辞职的导火索。

虽然扎里夫辞职事件的主要原因仍有不确定性,但凸显了当前伊朗派系政治格局的复杂性和斗争性。在伊朗国内政治光谱中,外界一般认为存在强硬保守派阵营和温和保守派-改革派阵营两大派别,两派之间对于伊朗内政外交事务的政策立场存在严重分歧。

当地时间6月19日,在伊朗德黑兰竞选会议上,马苏德·佩泽希齐扬和穆罕默德·贾瓦德·扎里夫高举双手澎湃影像

强硬保守派阵营总体上在内政事务方面偏向保守,在政治、社会、女性、族群、教派等内政议题方面的政策立场较为保守和传统;温和保守派-改革派阵营则在相关议题方面的观念、立场更为开放,主张扩大政治参与,改善女性地位,放开言论自由,建立包容不同族群或教派背景的政府。

在外交方面,保守派阵营就对美外交政策主张采取强硬政策,其核强硬政策导致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关系长期紧张。温和保守派-改革派阵营在对美外交方面主张采取建设性立场,通过谈判对话对美实施有限缓和,在维护国家利益基础上,不放弃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但主张与国际原子能机构进行合作,其核政策立场更为务实。

在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支持下,强硬保守派近年来在伊朗政坛的影响力不断上升,温和保守派-改革派阵营逐渐被边缘化,对伊朗内政外交的实际影响力逐渐下滑。2021年莱希执政后,伊朗国内派系政治格局的天平进一步向强硬保守派偏移,政府内阁、议会系统和司法部门大部分重要职位被强硬保守派或传统保守派掌握,伊朗国内政治整合日益有利于最高领袖贯彻其政治意志。

然而,莱希空难事件打破了强硬保守派主导伊朗政坛的政治安排,也点燃了保守派阵营内部的权力斗争。

在此次新一届伊朗总统大选中,强硬保守派推举的总统选举候选人赛义德·贾利利与现任伊朗议会议长卡利巴夫形成竞争关系,导致保守派出现内部分裂,为改革派赢得总统大选创造了政治机遇。大选后,虽然强硬保守派阵营没能获得总统大选胜利,却牢牢掌控着伊朗议会等国家实权部门,对伊朗其他重要国家机构拥有较强的影响力,改革派仍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因此,扎里夫辞职事件表明改革派在新一届政府内阁组建过程中面临着强大的内外阻力,可能会削弱佩泽希齐扬政府的政治基础,并暗含着温和保守派-改革派阵营内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权力斗争与派系分野。

在佩泽希齐扬政府向议会提交新一届政府内阁名单后,还需要议会对其内阁部长候选人进行审核,由于新一届伊朗议会主要被强硬保守派的议员主导,佩泽希齐扬拟定的政府内阁部长候选人名单可能还会面临新一轮的审核阻力。

在外交方面,佩泽希齐扬政府建立之初就面临哈尼亚遇刺所引发的地区紧张局势,如何应对当前伊朗与以色列之间的对峙,将对佩泽希齐扬政府处理外交事务构成严峻挑战。相对于强硬保守派总统莱希的执政理念,佩泽希齐扬在对外事务方面可能会采取更为灵活、务实和平衡的外交政策,这与温和保守派总统鲁哈尼的外交政策不谋而合。

在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体制中,外交政策制定与实施的最高决策权来自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总统作为国家最高行政部门领导人,对伊朗外交决策的影响力受到既有制度的约束,这决定了佩泽希齐扬政府对外试图推动缓和外交面临着国内政治的制约。

目前来看,伊朗政府在应对此次哈尼亚遇刺事件采取了军事克制策略,以延迟报复对以色列实施心理战。伊朗军方还在该国北部和西北部先后举行一定规模的军事演练,对以色列展示其军事威慑的能力。这既是伊朗政府针对以色列的政治斗争策略,也是一系列制约性因素影响的结果。

总体来看,佩泽希齐扬政府在哈尼亚遇刺事件发生后,采取了外交、政治、宣传、心理等一系列手段应对该事件引发的地区紧张局势,但伊朗对以色列的军事报复行动将采取何种方式、规模,目前尚难以确定。

伊朗反击以色列导弹飞跃阿克萨清真寺视频截图

从当前中东地区形势总体发展趋势来看,伊朗与以色列之间爆发大规模直接军事冲突的风险仍然存在,但演变升级为地区全面战争的可能性较低,冲突扩大化不符合伊朗、以色列及其他利益相关国的战略利益。伊以冲突还受到相关制约因素的影响,从而决定了这场地区冲突危机将延续先前的螺旋冲突模式缓慢升级。

就伊朗方面分析,伊朗与以色列、美国之间的地缘冲突模式,将延续以“抵抗轴心”非国家武装行为体为主要参战方的战略消耗形态,通过战争边缘策略对以色列实施消耗战、心理战、宣传战和外交战,以此打击和削弱以色列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形象

Copyright2023云汇企科技

拨打电话拨打电话

Copyright2023云汇企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