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调查丨风投、从业者、出租车、乘客麻木与热情各异,robotaxi步入创业死亡谷后期?

scphs104a9

时间 2025年11月27日 预览 42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03247119731016242/

2024-08-15 14:19·21世纪经济报道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江月 上海报道

2024年春天,武汉街头出现了一些式样新奇的出租车。“你看,这车居然没有司机!”付潇回忆第一次在江汉路步行街附近看到这种车时,拉着母亲说了这句话。

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搭载了最新的无人驾驶技术,模仿人,但又缺一点真人司机的感觉。是什么感觉?付潇说:“不抢路,也不和乘客较真,有点傻的感觉。”

无人驾驶交通,正在全国范围内扩大试点。上海嘉定区也出现了大量搭载无人驾驶技术的车辆,这些车辆上印着“智能网联汽车”几个字。

8月14日,在上海地铁11号线安亭站外的出租车接驳点,几名出租车司机正在等待去虹桥火车站的“长途”乘客,数小时的等待令他们心情焦灼,而眼前在墨玉路上一辆辆驶过的“智能网联汽车”,更增添了一些烦恼的心绪。

如果回到五年前,可能会像共享单车一样搅动市场。然而在2024年,一级市场消息淡静。在记者接触的多位风险投资人中,没有人在今年做过自动驾驶出租车的投资决策。

robotaxi诞生于自动驾驶驶入“死亡谷”的时候,它需要证明自己:技术还能实现更多突破吗?商业化的方案可行了吗?

行业“金三角”正在形成,出行生态接受重塑。无人驾驶出租车不以创造新的消费群体为基础,而是在现有消费市场上通过低价和创新服务赢得获客,直至“颠覆旧时代”。

仅重视技术提升是不够的,创新者对市场多面情绪的处理能力,也非常关键。眼下,四种情绪正影响着robotaxi的前进方向。

风险投资:“早期投资机会过去了”

高频生意,会触动风险投资的雷达。2011年初,不满3岁的饿了么从金沙江创投融到第一个百万美元,在2014年入驻12个城市(被称为“开城”)时,已经能从大众点评融资8000万美元了。

2024年7月,robotaxi的开城图景是这样的:

萝卜快跑:11城。包括上海嘉定区、重庆永川区、成都高新区、广州科学城、深圳南山区和坪山、武汉江北、嘉兴乌镇城区、阳泉市阳泉开发区、合肥包河区、长沙洋湖站点区域和梅溪湖站点区域,以及北京亦庄站点全境、通州大路网、顺义和首钢。

小马智行:4城。包括北京亦庄和大兴机场、上海嘉定区、广州南沙区,以及深圳的前海、宝安和南山区。

赛可智能:1城。上海临港。

AutoX:6城。包括深圳坪山区和宝安中心城区、上海嘉定区、广州海珠区、北京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包括亦庄新城、大兴机场和部分高速路段),杭州上城区、余杭区和滨江区等,以及硅谷。

文远知行:2城。广州黄埔区和开发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

东风悦享:2城。苏州金鸡湖景区、成都经开区。

但和外卖平台不同,这份名单几乎没有激起风险投资的水花。2024年上半年,整个自动驾驶市场上风险投资消息渺渺,直到6月,轻舟智航融到了一笔单位为亿元的人民币。

robotaxi投资遇冷的原因主要有二:

第一、开城没有伴随激增的、明确的量化指标。

有公司尝试用“订单量”展示robotaxi的商业化前景。百度今年5月公布的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萝卜快跑”期内订单约82.6万单,同比增长25%。另外截至2024年4月19日,“萝卜快跑”累计为公众提供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订单超过600万单。

也有公司给出“距离”和“面积”作为量化参考。例如,赛可智能公布的行程公里数是30万公里,AutoX称,获准在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的225平方公里核心区域上推行测试。

且不说累计的总距离和面积无法有效地转换为日运营收益额,订单量也往往被先缩水、再列入计算公式。

第二、车辆成本过高,以武汉“萝卜快跑”为例计算:

硬件:每辆车包括4个摄像头、4个激光雷达、随车测试数据、在后备箱里的工控机里面有硬盘和供电系统、车辆雷达上面自清洁系统,总计超过30万元。

安全员:有5%的车内仍然有安全员。

路测员:一个城市里大约有200个路测人员。

云仓:也就是云端操作人员,如果按照1:10比例,一个人看管10辆车,目前有大约80个云端操作员。

地勤:每两公里有一个地勤,负责处理路面突发状况,共200人。

停车场和机房:涉及房租和设备支出,具体金额未知。

上述成本,和普通出租车相比,需要运营商支付额外的成本。一些机构给武汉萝卜快跑核算的每日成本,达到了大约370元。

萝卜快跑可能不代表行业运营成本的上限,据部分公司透露,他们在robotaxi上装6个激光雷达。激光雷达可以被视为一种“安全气囊”,一些公司宁愿让它冗余,但认为这可以带来更高的安全级别,缺点是价格很高。

此外,robotaxi融资遇冷,还有一些机遇原因。

创世伙伴资本创始主管合伙人周炜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他们已经转向到无人驾驶除出租车以外的垂直应用投资了。“我们的确有一半的投资和无人驾驶有关,但robotaxi的早期投资机会已经过去了。”

华映资本海外合伙人邱谆也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现在标的并不多,自动驾驶正处于创业曲线“死亡谷”阶段的后期。这说明市场优胜劣汰加速了,自动驾驶需要用新的方式证明自己:要么,它能给出一套更泛化、更能解决corner case(极端状况)的新技术路线方案;要么,它能用新手段建立一套商业化架构。

周炜甚至认为,投资robotaxi最好在五年前或更早就开始,当时的预期是在两三年内落地,但后来没有实现,一直拖到了现在才看到了“本该早就出现”的运营状况。

robotaxi的融资方向也发生了变化。2024年成了自动驾驶“上市大年”,很多公司正从一级市场上浮到二级市场进行融资。

3月26日,地平线港股上市申请资料披露;7月10日,如祺出行在港交所上市;7月26日,文远知行在纳斯达克的上市申请披露;8月8日,黑芝麻智能在港交所上市。如祺出行和黑芝麻智能的IPO,给他们分别带来了10亿港元规模的融资。

来自五家风险投资的投资人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他们本人和所在风投目前没有投资robotaxi的意愿。其中一位投资人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说,对robotaxi,二级市场比较有兴趣,但“一级市场已经麻了”。他所说的“麻了”,描述着行业内部“迟钝”的出手。

行业:stakeholder(利益相关者)变多了

进入2024年以来,从事智驾的程序员工作压力骤增。“等着被裁,或者早点找一个主机厂,实在干不动了。”智驾方案供应商程序员程皓告诉记者。近年,主机厂(造车厂)成了智驾算法程序员的新雇主。

作为AGI的落地先锋,智能驾驶是一个高薪人才密集的行业。程皓回忆,2021年行业经历了一次薪水大涨,当时他从一家美国芯片公司跳槽回到广州,入职某自动驾驶方案供应商。

人才的聚集也带来了智驾方案快速上车。2024年初,新能源乘用车L2级及以上的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达到62.5%,而在2022年,这个比例只有34.5%。

不过,智驾功能还在不断升级,在2024年甚至好像在“加速狂奔”。在特斯拉秀出了疑似为“端到端”方案的V12智驾版本之后,压力给到了各家智驾方案商,车厂对L3及以上方案催得更紧了。这让各家公司的程序员压力陡增。“非常牛马,非常累。”程皓说,今年的压力要比去年大。

经历了L1、L2技术开发的“新手福利期”后,L3及以上技术开发迎来了一场行业洗牌。一个现象是,2022年开始,很多车厂纵身跃进了这场技术比拼,成立了自研部门。

行业对2020年以来48名高级别人才的流动方向做了统计,可以看到在2024年,蔚来汽车、小米汽车、小鹏、理想、比亚迪、极氪已经在前8大流向里占据了6席,但2020年这些人才更平均地分布在各大智驾方案商中。

企业的规模、资金实力和综合实力,在高级别自动驾驶时代,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重要。

和周炜想象的一样,在远方的robotaxi版图中,有几个模糊的巨头身影已经出现了。

搜寻行业资料,中国robotaxi正在形成一些由智驾方案提供商、车厂、出行平台形成的“金三角”组合。组合一:百度阿波罗、江铃汽车和北汽集团、萝卜快跑;组合二:小马智行、丰田、小马智行app;组合三:文远知行、广汽集团、如祺出行;组合四:autoX、克莱斯勒,享道出行、大众出行和高德打车;组合五:momenta、上汽集团、享道出行;组合六:元戎启行、吉利汽车和东风汽车、曹操出行。

“相比技术好坏,我更好奇robotaxi如何形成商业闭环、如何形成执行力,这里涉及很

Copyright2025云汇企科技

拨打电话拨打电话

Copyright2025云汇企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