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65010901416624692/
首发·阿杰的体育时间
01 四个赛季赚了多少钱?
2019年,阿里巨头蔡崇信先是斥资23.5亿美元从俄罗斯富豪手中买过了篮网队,然后又花费11.5亿美元买下了巴克莱中心,再以4年1.64亿美元签下杜兰特,4年1.4亿美元签下欧文,最后再在2021年1月从休斯顿火箭队交易来了哈登,组成了震古烁今的“三巨头”组合,试图毕其功于一役,冲击NBA总冠军。
但事与愿违,“三巨头”因为伤病、磨合等原因连续在季后赛折戟,球队也闹剧频出,最终三巨头分道扬镳,而蔡崇信花的钱似乎也打了水漂,被人称作“竹篮打水一场空”。
可事实真是如此吗?
如果从追求总冠军的角度来看,蔡崇信的确是白忙一场。
但如果从球队效益来看,蔡崇信不仅没白忙,而且是做了一笔非常成功的投资。
在2019年得到杜兰特+欧文之后,篮网队的市值就从23.5亿上涨到了34亿,2021年得到哈登之后,球队市值又上涨到了39亿,即便是如今三巨头全走光了,篮网队的最新市值依然达到了39.8亿(美国媒体Sportico最新发布)。
这距离2019年蔡崇信花费23.5亿美元的收购价,上涨了16.3亿美元,涨幅达到了69.3%,按复利计算,年均增值率达到了14%。
不常看NBA的朋友或许会觉得市值不等同于实际价值,肯定是有价无市,但实际上,NBA球队不仅有价,而且有市场。

仅在2023年,就有四支球队完成了大规模交易,其中菲尼克斯太阳队以40亿美元售出,密尔沃基雄鹿队以32亿美元售出,迈克尔乔丹的黄蜂队以30亿美元售出,再加上以35亿美元售出达拉斯独行侠(小牛)大部分股权却还能保留实际控制权的马克库班,说明了NBA球队不仅好卖,而且价格还超过了估值。
更重要的是除了市值增长之外,球队还有电视转播分成、座位收入、广告、赞助等多维度收益,据美国数据网站Statista的数据显示,篮网队在过去四个赛季(2019-2020、2020-2021、2021-2022、2022-2023)的净利润(美元)分别是2.8亿、2.12亿、4.05亿、4.72亿,合计利润达到了13.69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NBA目前的转播合同是9年250亿,据报道,在这份合同到期之后,转播合同的价值将在500亿以上,这意味着各支球队从媒体版权的分成收益(平均分配)将大规模上涨,即便是球队在日常运营中是亏损的,也能从分成和广告等当面实现大额找补,也就是说,球队只要别弄太多的奢侈税,想不赚钱都难。
如果不考虑折旧摊销等因素,蔡崇信收购篮网至今,已经赚了39.8亿+13.69亿-23.5亿-11.5亿=18.49亿美元,当然,这只是一个粗略估计的数字。
02 那个放弃580年薪去创业的年轻人
1999年,蔡崇信已经是瑞典AB投资公司亚洲私募股本业务的负责人,年薪达到了70万美金,当时折合人民币约580万元左右。
在当年5月份,蔡崇信代表AB公司前往杭州考察是否要投资马云。
当蔡崇信来到杭州的时候发现,马云不仅没有公司,甚至连个像样的办公场所都没有,只有一个运行了几个月的网站,和20几个年轻人。
一般的投资人,肯定头也不回地走了,但蔡崇信却被眼前的一幕深深地吸引了。
看到20多人黑压压地挤在房间里,地面上铺满了床单,一群人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呐喊着、呼唤着,眼神里充满了希望,就像是一个和谐友爱的“大锅饭”家庭。
如果在今天,很容易被误认为是“传销”,但是蔡崇信很喜欢这种氛围,不由得钦佩马云的凝聚力,在如此艰苦的情况下,还能让员工们忘我工作。
当时马云已经创业失败三次了,但是蔡崇信看到马云时,没有感受到他有丝毫的气馁,他发现,屡战屡败的马云,谈吐之间,仍是沟壑万千,胸中有一个浩然之气,这对这个连续遭遇挫折的人而言,难能可贵。
在和马云的交谈中,蔡崇信被他的格局深深吸引,甚至动起了加入马云团队的想法。
离开杭州之后,蔡崇信认真地和妻子探讨了自己的想法,并成功说服了妻子。
于是,在1999年末,蔡崇信带着怀孕的妻子再次来到了杭州西湖和马云泛舟,行至湖中时,蔡崇信突然开口提及此事:你要成立公司,要融资,我懂财务和法律,我可以加入公司帮你做。
听闻此话,饶是马云也不由得心中一颤,差点摔入湖中,因为当时蔡崇信一年的收入,就可以买下十几个阿里巴巴。
马云缓过来之后,向蔡崇信陈述了利害关系:你再想一想,我付不起你那么高的薪水,我这里一个月只有 500 块工资。
蔡崇信不为所动,马云望向蔡崇信妻子,后者开口说道:“如果我不同意他加入阿里巴巴,他一辈子都不会原谅我的。”
就这样,35岁的蔡崇信脱下西装,撸起袖子,加入了被马云打过鸡血的年轻创业公司。
古往今来,放着金饭碗不要,跟着一个屡战屡败的人去创业(打天下)的人能有几个?又有谁敢冒这样的风险?
03 蔡崇信为什么敢冒险?
蔡崇信出身法律世家,父亲蔡中曾、祖父蔡六乘是台湾法律泰斗,他的祖父曾给上海滩巨头杜月笙做过法律咨询,父亲则是台湾首位获得耶鲁大学法律博士学位的人。
对于蔡崇信要加入阿里巴巴这件事,家族起初并不同意,所有人都投了反对票,但依然无法改变蔡崇信的决心。
因为他有着足够的底气和自信,在经济学上讲究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对蔡崇信而言,放弃年薪580万的工作就是边际成本,而创业的收益就是边际收益,如果失败了,以他的资历,再找一份相同待遇的工作并不难,但一旦成功了,他的收益将会无限大。
这就是蔡崇信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