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细
新闻当前位置:新闻详细

来中国旅游,成了老外的新流量密码

转载:https://new.qq.com/rain/a/20240629A0110500

2024-06-29 08:04·虎嗅APP·虎嗅APP官方账号

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组
作者 | 木子童
编辑、制图丨渣渣郡
这个夏天,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China Travel”都在占领热搜。
如果你是社媒重度爱好者,那么想必已经刷到过不少老外游中国的视频推送:一脸懵懂的外国博主来到中国,一串amazing后,感慨总结——这完全不是我预想中的中国!
听起来就像经典的“傻老外”奇观叙事,又一次夸大其词的话题造神运动,但当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进一步放开,越来越多“说走就走”的外国游客进入中国,这场哥伦布式的“中国大发现”也成为了另一种时代脉络的表征:
时隔4年,世界再次开始触碰已经变得有些陌生的中国。
“得中国者得天下”,2024年,这句话应该写入外国旅游博主的选题教科书。
起初,或许只是某位博主的随心而动,很快,人们发现,“中国旅行”标签成了绝对的流量保证。
一个月前,加拿大博主KSquared在YouTube频道还是个苦苦挣扎的新人博主,仅有1700粉丝,连续发布中国行视频一个月后,他已经拥有近万粉丝。
发布中国系列前,KSquared的马来西亚、越南系列播放量不过数千,发布中国系列后接棒的韩国系列也停留在2000播放量级,唯独中国系列如同一座平地上突兀出现的险峻奇峰,平均流量高达3.6万。
无独有偶,来自爱尔兰的疯狂探险家夫妇(Two Mad Explorers)也在中国迎来了事业新高峰。
10天前,他们还在为15万粉而努力,发布中国行视频10天后,频道简介中的求粉目标已经从15变成了20。
不到一个月,涨粉始终不温不火的夫妇俩一下子收获了4万关注者。
打开每个“china travel”标签下的视频,几乎都能看到类似的成长曲线。
如果世上真有一位流量之神,那么今年捧着手机跪拜在它座前的虔诚信徒一定能够听到3个字:去中国。
“china travel”视频,主打一个反差。
经典开场白通常是:“我们震惊地抵达中国,一切都是谎言!”
下飞机前,疑虑重重。空气污染、交通混乱、环境脏乱、仇外情绪……前往中国,有太多需要担心。
日本博主Osada小哥,紧张不安都溢出了屏幕,获封雅号“不安仙人”。
下飞机后,反转正式开始。
天是蓝的,空气是新鲜的,街道干净整洁,甚至由于电动车频繁出没,就连交通听起来都格外安静。
带着新人特有的友善滤镜,外国朋友发现中国“样样都好”。
吃的好吃,一套煎饼果子就是“此生吃过最好的美味”,一份街边偶遇的酱香饼,让夫妇俩连续两天前往打卡。
人也友善,稍微露出迷茫,就会有好心人上前帮忙,会英语的一套英语输出,不会英语的,也能连猜带比划把人送到目的地。
以至于几乎出现了外国版“意林”故事,美国博主萨米夫妇,在北京的公园里忘了手机,手机留在公园长凳上十多分钟,以为必然无幸,没想到跑回去一看,手机还在,一个女孩守护在那里,等着他们回来。
治安良好,即使是大半夜也能安心逛街。基础设施便利,崭新快速的铁道交通设施让很多博主发出外国月圆的同款感叹:“美国都比不上中国”。
即便是那些曾经的缺点都变成了优点,满大街都是摄像头?这也没什么不好,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看到监控摄像头我会感觉安全,因为我没有、也不想做坏事。"
一顿全方位无死角的洋味儿彩虹屁,看得本地人都有些脸红害臊。
作为本地人,我们当然知道其中美好有善意的夸大成分,但属实之处也已足够具有戏剧性。
“china travel”俨然已经成了一次短视频时代的地理大发现,一次“真相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颠覆,初次见面的中国和既往的媒体信息是如此迥然不同。
不少博主因此被质疑:“你收了多少钱?他们给你多少钱让你发布这样的信息?”
“哦,当然,他们给了我成千上万美元让我去中国拍麦当劳、肯德基和社区理发”,博主KSquared笑着回应道:“伙计们,你们该更有想象力一些。”
更多到访过中国的外国人则在评论区大表赞同:接触中国后,会发现这里是个友善宜居的国家。
于是,好奇与矛盾的流量加持下,China这个“被低估的宝藏旅游地”突然火出圈了。
和“China Travel”内容爆火成正比的,是今年的外国游客入境数量。
2024年一季度,46.6万人次外国人持签证入境,198.9万人次免签入境,总体入境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倍还多——过去4年里消失的外国人又回来了。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2024年一季度,外籍出入境人次恢复到2019年同期90%水平。就连港澳台旅游也受到带动,开始升温,因为一些游客在144小时后意犹未尽,选择短暂出境再入境,刷新144小时签证,通过“卡bug”实现梅开二度。
更直观来说,就是今年每个景点儿都长满了老外,尤其在北上广、重庆成都等经典旅游城市,老外归来格外显著。
提供仿古乐舞表演的西安唐乐宫,真正有了盛唐气象,打眼望去,席间全是金发碧眼,好一个万国来唐的国际化场景。
如数据所显示,今年大多数入境外国游客使用的都是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也就是俗称的“144特种兵”。
只需要拥有第三国的去程机票和酒店预订单,54个世界主要国家的外国游客就可以在中国享受144小时免签停留,免签涵盖全国25个主要城市。
144小时,也就是6天时间,一拍脑袋就飞来的外国朋友玩出了特种兵的气势。
上午还在故宫,下午就到了长城,晚上折返三里屯,再体验一下老北京夜生活。
东京人木下告诉我,今年有朋友向他咨询,如何能在144小时内玩遍北京上海广州,作为一个来华旅游超过20次、每次只能玩透一个城市的“中国通”,木下对这份野心也是甘拜下风。
腿不闲着,胃也跟着拉练。
看起来斯斯文文的萨米夫妇,一早上吃了6样早餐,样样独当一面。从煎饼、紫薯饼、酱香饼,一路吃到小笼包、豆腐脑和豆汁。
隔天晚上,怒干涮羊肉、拉条子、驴火、煎饼和麻辣烤鸡翅。点缀几两二锅头,几杯糯米酒,再来一瓶老北京酸奶溜了溜缝。
老外回来了,但和过去的老外似乎又不太一样。
不同于以往常见的跟团游,免签而来的随性游客,明显选择了更加野生的玩法。
北京、上海是新手村,人民广场地铁站就像出生点刷新点。
一茬接一茬新玩家从人民广场3号口冒出头来,在高楼大厦的环抱下一声哇哦,开启全凭运气的全地图探索。
有人买到了人民饭店的本地人超爱蝴蝶酥,有人被附近小摊的游客专供大肉串绊住脚步。有人去人民公园相亲,试图讨个中国老婆,也有人误入党史馆,参观了一遍红色历程。
出了新手村,就是重庆成都,8D立体魔幻城市,同时兼具赛博朋克和川渝巴适,更是让人欲罢不能。
再进一步,云南、海南、新疆、内蒙,都是进阶玩家之路。
告别攻略,P人出行,新人玩家刷新出了许多极具个性化的当地体验。
有人在社区理发店修面理发,有人夜骑北京,有人跑去看了一场当地篮球赛,还有人沉迷试驾新能源汽车。
尽管语言不通,也不妨碍和当地人一番鸡同鸭讲的友善交流,还能在水货市场,享受假货砍价之乐。
曾经由于距离,只能停留在宏观的“中国”,具象为了街道中食物的气息、绿荫间掩映的楼宇,以及nice to meet you小连招后憋不出下一句的小小尴尬。
在漫长的失落与隔绝后,对世界民众已经变得有些陌生的中国,终于被再一次小心翼翼地触碰,被发现并非一台冰冷的异域机器,而是拥有柔软的肌肤与人类的温度。
为什么消失的外国游客,突然在今年回到中国?
这不仅仅是144小时免签进一步开放带来的回馈。实际上,144小时免签早已有之,大部分欧洲国家、大洋洲国家、日韩美加都在其列,今年只不过新增了若干过境城市与几个免签国家,变动不能说大。
更具决定性意义的,或许是更多不易看到的改变。
除开疫情期间,几乎每年都会来中国旅游一两趟的木下多年来切身体会着变化。从前来中国,注意事项是一个长长的清单:
住宿只能预定有限的具有涉外资格的酒店、支付必须提前兑换好现金、熟悉的各种APP需要替换为中国适用版本,要和家乡亲友维持联系,还需支付昂贵的漫游费,或者使用一些其他手段。
更最重要的是,出门身边不可以不带纸——中国不比日本,并非每个厕所都准备周全。
而最近,木下告诉我,情况已大不相同。
“感觉越来越便利了,今年我第一次预订了民宿。”
今年3月,商务部指导中国饭店协会发布《关于便利外籍人员来华住宿服务的倡议书》,北京、上海等外国游客集中城市优化境外人员住宿登记管理服务工作,努力解决外国人住宿的积年宿病。
木下发现,不仅很多以前无法预订的酒店可以预订,订房软件上,就连民宿资源也越来越多。这一回,为了住进北京红叶之中,他早早定下了长城附近的一家民宿。
支付问题也在得到解决,外国人不必局限于现金支付。
越来越多大商场、重点商圈开始支持外国信用卡结算。
支付宝不仅支持绑定国外信用卡,还推出了“外包内用”服务,外国游客可以用本国电子钱包在中国境内直接扫码支付。
想要继续使用Google、WhatsApp等软件,可以购买eSIM卡片、开通国际漫游,最被担心的断联问题大大缓解。
下载好Alipay、ctrip这些经典APP,中国旅游需要的前置准备越来越少,搭配144小时免签的便利窗口,真正做到了能够说走就走。
好话说尽,还有一些但是。
虽说一切向好,但也不得不承认,在成为真正的外国游客友好国家的路上,我们能做得还有更多。
相比于2008年全民大学奥运英语的时期,公共生活场景下的英语水平似乎并没有伴随时间推进而得到跃升。
不久前,在北京秀水附近的地铁站,一起“英语力不足”引发的不愉快事件就发生在我面前。一对来自委内瑞拉的夫妇需要购买纸质车票,操作机器遇到困难,求助地铁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一言不发,只是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将二人赶去了一边。
年轻些的外国游客,或许会准备好实时翻译软件,但对于上年纪的游客来说,这显然不会是什么友好体验。
公共设施、景点与餐厅中,让人摸不到头脑的机翻外语仍然是重灾区。
新疆餐厅里,手抓饭被翻译为“一只羊为食物而跛行”,公园东西北三个门,居然翻译出了3种不同的日语写法。
另一边,住宿问题依然存在。
致电北京朝阳大悦城附近随机3家酒店后我发现,其中一家依然以不具备相关资质为由回以拒绝。
早在2003年,北京市公安局就发布了《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取消涉外定点住宿限制加强境外人员临时住宿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定所有酒店均可接待境外人士。
但20年后的今天,尽管已经更加开放,外国游客的住宿权益依旧无法和本地游客统一。
无现金支付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仅止于支持绑定外国信用卡。
木下说,现在如果有朋友请教去中国前必须突击的几句中国话,在“你好”“谢谢”“听不懂”之外,他一定会推荐另一句超实用短语:
“你扫我还是我扫你?”
对于很少接触无现金支付的外国人来说,扫码支付过程本身,也是需要被科普和学习。
旅日华人作家莫邦富提到,1月上海市政府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一位与会日本通讯社职员提出,希望除了支付宝外,也为外国游客提供他们更加熟悉的无现金支付方式,比如像日本一样,使用Suica交通卡储值和支付:
“我支持推出Suica作为交通卡。要求普通日本游客注册并链接支付宝或微信支付是不合理的。”
除此之外,景点预约和共享单车使用对外国游客也依旧不太友好。
各品牌共享单车中,目前只有支付宝旗下的哈啰支持外国护照者扫码使用。
疫情后,预约几乎成了景点标配,而不熟悉规则的外国游客屡屡跑空。
社交媒体相传故宫有一些对于外国客人的隐秘优待,如果没有提前预约,那么到人工窗口出示护照,有可能幸运买到当日门票。只不过,如此隐秘的规则也只能有缘者得之。
方便了,但还不够方便,正是今时今日China travel的真实写照。
值得欣喜的是,政府与民间都在尝试让情况继续变好。国际航班增开、各种方便外国游客的政策陆续出台,旅游业者在在努力提高外国游客接待能力。
一些以文化体验为中心的深度主题团,比如Lost Plate、UnTour Food Tours,也越来越畅销。由精通双语的当地老炮,带领少量定制游客,走进胡同巷弄、穿行于苍蝇小馆与菜市场间,体验最local的当地生活。
归来的外国游客为中国带来极为可观的经济收益,但开放的意义从来不止于经济。从前我们总说,互联网让世界变小,消弭全球距离,如今我们的世界却在虚拟世界的信息茧房中愈发孤立。
线下的交流与连接因此变得更为珍贵,它超越评价、定义与归类,给了人们亲自感受与判断的可能。
博主KSquared在他的中国行总结视频中说道,在已经充满仇恨的世界,我们不需要继续传播仇恨,当人们真正彼此面对,呼吸相闻,会重新想起,我们是基因差异不足0.1%的同一种生物:
“我们都是人类,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我们应该彼此相爱。”

Copyright2023云汇企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