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上客家民系的最终形成地聚居地被称为世界客都的是广东哪座城市_百...
历史上客家民系的最终形成地、聚居地,被称为“世界客都”的是广东哪座城市?
正确答案:梅州
梅州,广东省辖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东部与福建省龙岩市和漳州市接壤,南部与潮州市、揭阳市、汕尾市毗邻,西部与河源市接壤,北部与江西省赣州市相连。享有地方立法权。 梅州是粤闽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广东文化旅游特色区,也是广东省的重要电力基地之一。梅州地势北高南低,兼有台地、丘陵、山地、阶地和平原五大类地貌类型,面积15876.06平方公里,下辖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平远县、蕉岭县2区1市5县,2016年末户籍人口551.40万。同时也是全国重点侨乡之一,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达700多万。也是港澳台同胞的重要祖籍地之一,而台湾500万客家人中,就有180万祖籍在梅州。2013年10月13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中国国内唯一的移民纪念项目——中国(梅州)移民纪念广场在梅县区松口镇正式落成。同时,世界客侨移民展览馆也开馆迎客。并于2013年成功举办了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 梅州是客家人比较集中的聚居地之一,被誉为“世界客都”,同时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杰出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自驾游最佳目的地、中国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中国十佳绿色环保标志城市、广东首个宜居城乡示范城市。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客家菜之乡”之称,同时还享有“广东汉剧之乡、广东汉乐之乡、金柚之乡、单丛茶之乡 、温泉之乡、长寿之乡”、版画之乡等美称。
二、中国历史上广东梅州是什么地方
梅州,广东省辖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东部与福建省龙岩和漳州接壤,南部与潮州、揭阳、汕尾毗邻,西部与河源接壤,北部与江西省赣州相连。
辖梅江区、梅县区、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代管兴宁市。
总面积15864.50平方千米。
2017年末户籍人口550.11万人。
祖籍梅州的海外华侨、华人30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
[1][2]
梅州是闽粤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广东绿色崛起先行区和文化旅游特 *** [3],沿海经济开放区[4],也是海西经济区的重要成员[5]。
享有地方立法权。
[6]
梅州既是客家人南迁的最后落脚点,也是明清以来客家人衍播四海的主要出发地,旅居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500多万人[7][8]。
是全国重点侨乡,也是港澳台同胞的重要祖籍地之一,其中台湾500万客家人中就有180万祖籍在梅州[9][10][11]。
2013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中国唯一的移民纪念项目中国(梅州)移民纪念广场在梅县区松口镇落成,世界客侨移民展览馆也正式开馆,并于2013年成功举办了央视中秋晚会。
[12][13]
梅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誉为“世界客都”,是 *** 元帅的故乡、著名革命老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是中国著名的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山歌之乡、金柚之乡、客家菜之乡、单丛茶之乡、油茶之乡、中华诗词之市。
[14]
中文名称
梅州
外文名称
Meizhou
别名
嘉应府、嘉应州、循州、敬州、齐昌府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中国华南
三、岭南四大古镇之一,历史超千年,游客却寥寥无几
从深圳到梅州的松口古镇,自驾四百多公里花了六个小时,有些疲惫,却满足了许久以来心中的碎碎念。驶过梅东桥,便进入了松口古镇。散发着古旧味道的老屋,几乎没有游客的街巷,铺子里打着盹的老板,街头小狗懒洋洋地溜达着,时间像是凝固在七八十年代。
去之前,想好了要拍世德堂、崇庆第、承德楼和勤诒庄。当到了松口古镇,拿着相机沿着街道信马由缰而去,渐渐地迷失了既定的方向。天黑的时候才明白,逛了一天的松口古镇,其实只是其中一个景区。松口镇包括了松口镇、松东镇、松南镇三个镇,有松口镇景区、仙溪景区、云梅景区、松南景区、松东景区等好几个景区。
松口古镇最好的骑楼和店铺都是依梅江而建,集中在移民纪念广场到梅东桥这条老街道上,那些传说的主要景点却都很分散,并不在这里。例如,元魁塔离镇上有五公里,往返走路至少需要两个小时,可见当年的松口古镇有多大。
松口古镇的”火船码头“,墙壁上复原了民国时期的香烟和香皂的广告,台阶上有许多雕塑,背着货的码头工人,提箱子离家的游子,带孩子来送别的妻子。蕉岭、平远一带的人,甚至江西、福建的人下南洋,都是从火船码头坐船到潮州、汕头出海,李光耀曾祖父李沐文和他信、英拉的曾祖父邱顺盛,都是从这里出发,漂洋过海到了新加坡和泰国。
码头上面有座五层楼高的中西建筑,建于民国时期的松江旅社,今天看来依然当代气派,当年是闽粤赣地区最好的酒店,离家和返乡的人们都喜欢住这里。1924年,蒋介石都曾来住过。后来改称松江大酒店,现在是松口华侨文史实物馆。码头左边建筑的墙上有一个标尺,记录了松口古镇 历史 上最高的水位60米,大约有三层楼高,松口古镇曾经遭受四百多次水灾的侵袭。
“成也萧何,败萧何”,松口古镇的衰败与水有关,但当年的繁荣也是因为水。当时没有陆路交通,松源水路是重要的交通通道,松口镇成了闽粤赣三省的商贸重镇,与汕头的澄海、顺德杏坛和南雄珠玑被称为岭南四大古镇,然而,只有松口古镇至今依然完整地保留着过去的样子。
在古镇世德新街的尽头,是中国(梅州)移民纪念广场,它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广场上的路标上有四个方向的箭头,分别标注着松口距离世界各地的距离。利马18091公里、多伦多12309公里、旧金山10811公里、阿姆斯特丹9224公里、伦敦9565公里、悉尼7463公里、吉隆坡2818公里等等,也许是提醒离家的游子,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
在17世纪到20世纪,从松口离家,漂泊到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移民有七百多万,至今有十八万多人旅居海外,七万人的松口镇,旅居海外的华侨却有八万多人。华侨们衣锦还乡的时候,带回不少的钱财,或将辛苦劳作所得寄回老家,建起了一栋栋中西结合的民宅和店铺。改造了自己的家。
几百米长,仅
3、4米宽的世德新街,曾经有上百家店铺,百货、酒楼、旅社,烟酒糖果杂货店、餐馆、米铺、布铺、还有金店和钱庄。骑楼的楼下是店铺,楼上住家,甚至还有阳台,在当年是何等的气派。骑楼下面全部相通,即使下雨,逛完整个街上的店铺,都不会湿身。
在繁荣路上,两三层高的小洋楼鳞次栉比,还有阳台、围栏,仅容一辆马车通过的街道,却有着哥特式的门柱。靠梅江的住宅,有不少吊脚楼,房屋边上有通向河边的台阶、有许多可以靠船的小码头,松口镇最繁华的时候,沿江一带有29个大小码头。
不同于骑楼,在松口镇以及附近乡村,还有许多纯粹中式的建筑 — 客家围屋,例如,世德堂围龙屋,大小房间就有200多间。开车到南下村拍元魁塔,路过一座德馨居的围屋,这个12户人家居住的老围屋,现在看起来规模也是相当的庞大。小心翼翼地走在围龙屋的二楼,破旧的地板尘土飞扬,似乎在唤醒陈旧的记忆。
据说登上400年 历史 的明代元魁塔,可以欣赏德馨居围屋的全景。自驾途中,完整的围屋数不胜数,刚开始看到一座围屋就下车去拍,后来发现实在是太多了,就只在车上欣赏。
方裕茂码头是古镇的另一个码头,比火船码头小很多,但边上有一个小广场,临江的民居拥有了最佳的景致。西洋的壁灯、窗户和大门,黄褐色的墙壁,如果不是一位本地人在河边钓鱼,真会以为是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