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充电桩免费投建厂家——汽车充电桩j加盟
电话微信:13512131526 ,很多朋友也关注宣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加盟厂家问题,源头充电桩厂家直供,可加盟、代理、批量采购等
以高质量发展为重点,安徽:努力打造绿色低碳新轨道 跑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
新华网合肥9月8日电(李东标)近日,走进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引江济淮安置点工程施工现场,看不到尘土飞扬、建筑垃圾乱堆乱放,取而代之的是明亮干净的施工现场和干净大气的围栏。在施工现场主出入口和车辆清洗平台处,还设置了粉尘在线监测系统,提高了粉尘监管效率,全力保护“安徽蓝”。

近年来,为了提高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安徽省聚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新轨道向“绿色”迈进,大力推进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绿色建材的发展,跑出建筑业优质发展的“加速”。
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二期(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供图)采用预制建筑建设
预制建筑实现了汽车式建筑
8月28日,经过短短150天的建设,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市的科技创新实验学校项目全面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成为中国第一座混凝土模块化堆叠框架体系建筑。
“我们实现了‘像汽车一样盖房子’的理念,将施工现场从施工现场搬到工厂,打破了生产顺序的空间约束,实现了工厂与现场的‘并行施工’,节省了70美元%上述现场用工量减少75以上%广德科技创新实验学校建设单位项目经理郑吉昌表示,固体废物大大缩短了工程建设周期,降低了施工难度。
据了解,与传统的施工方法不同,预制建筑具有节能环保、缩短工期、质量可控等优点,可有效减少噪声和粉尘污染。同时,预制建筑可以通过回收节约资源,帮助建筑业节能环保,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广德科技创新实验学校项目(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近年来,宣城市通过政策宣传、组织技术培训、多方向、多层次、多形式促进预制项目的实施,依托基地建设,提高预制建筑的发展水平,推动建材、节能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今年7月前
1.15万平方米,占全市新建建筑面积的46%。
为加快建筑领域节能降碳标准升级,安徽省率先编制了《预制混凝土建筑深化设计技术规程》和《预制钢结构低多层综合住宅技术标准》,有效促进了预制建筑的加快发展。不久前,合肥巢湖映月湾预制钢结构住宅区获得第十五届“中国钢结构金奖”,是安徽省唯一获得该奖项的住宅社区项目。
合肥巢湖映月湾预制钢结构住宅区(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2年,安徽省新建筑全面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其中预制建筑占新建筑面积的36.6%。今年1月至7月,预制建筑占42.11%,居全国前列。预制建筑开发的一批经验和技术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入可复制推广经验清单,在全国推广应用。
此外,安徽省还安排省级专项财政资金支持合肥、芜湖、黄山等12个城市开展省级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区试点建设,累计推广近100万平方米的超低能耗建设。
安徽省预制建筑职业技能大赛现场(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科技赋能建筑更“聪明”
蚌埠光伏建筑监测智能平台不仅实时显示了光伏电站的运行情况,而且各光伏建筑项目的发电数据也一目了然。
蚌埠作为安徽省首批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城市之一,近年来大力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建设。”利用这个智能平台,我们可以掌握城市重点光伏电站设备的运行。”蚌埠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平台实现了关键数据要素的可视化呈现和屏幕统一管理,实现了能耗和碳排放指标的可视化管理和图纸呈现。
蚌埠光伏建筑监测智能平台(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去年9月,安徽省发布了《安徽省建筑节能减碳行动计划》,建议实施现有建筑运营减碳行动,开展现有建筑基本信息调查,逐步建立跨部门建筑能源数据共享机制,依托综合数据基础平台,建立建筑运营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统计监测系统。结合城市体检,定期评估现有建筑节能基础数据。
为此,蚌埠利用现有光伏电站资源基础,完成综合情况、电站细节、数据统计等平台功能开发和数据收集,率先在全省建设光伏建筑监控智能平台,于今年2月正式启动。
负责平台运维的莱特集团信息运维分公司经理何庆表示:“智能平台对重点光伏电站设备进行自动监控和动态实时感知,自动统计分析节能减排,为区域能源指标的合理分配提供决策依据。”。
目前,蚌埠光伏建筑监测智能平台已接入88个重点光伏电站,通过收集、分析和处理光伏电站的数据,实现光伏建筑的综合监测和管理。同时,该平台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为光伏建筑提供更准确的运行建议和优化方案。
针对现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安徽制定了现有建筑的节能改造计划,支持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节能改造,结合城市更新和旧社区改造,支持高于同类建筑平均能耗的公共建筑。
“外墙保温改造后,当天气降温时,房子明显比以前暖和了。”在六安市舒城县,许多年久失修的社区改变了“新面貌”,让许多居民感受到了真正的收获感。
这得益于当地实施的老社区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去年,舒城县对外墙改造、落水管修复、电路改造等4个社区及周边地区的18个连续社区进行了立面改造。同时,对符合改造条件的社区,试点实施外墙保温改造,提高外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提高住宅的节能效果。
近年来,安徽省围绕现有建筑运营降碳目标,不断加强运营管理和节能改造,加强现有建筑拆迁管理,努力减少现有建筑能耗和碳排放。下一步,继续推进重点城市公共建筑能效建设,力争改造后整体能效提升20%以上。
闲置屋顶变成绿色“充电宝”
初秋,在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独山镇太安村,一排排的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尤为引人注目。据了解,这种建在屋顶上的“充电宝”采用了“光存储充电”技术,不仅可以为家里的空调、照明和直流电器供电,还可以为汽车充电。
据了解,除了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外,住宅建筑屋顶还配备了储能电池和交流充电桩,大大降低了成本和集中储能的安全风险,实现了电力和发电的平衡。同时,多余的新能源电力也可以上网,收入属于村集体。
太安村农房(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供图)铺有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节能科技部副主任胡浩伟认为,“光储充”技术是通过清洁能源减少建筑对外部供电依赖的一种方式。与传统煤炭等能源发电相比,可实现“零碳”排放,使建筑成为“绿色发电厂”,使建筑更低碳、更智能。此外,“光储直柔”技术在设计目的上具有清洁能源的特点,也是目前正在探索的新途径。
“把房子变成大充电宝”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现实。今年9月,安徽省第一个低碳办公园——中国科学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项目将全部竣工。
作为合肥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所联合建设的集技术成果产业化、技术成果转移、技术资本金融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办公园区,项目新屋顶光伏1.1兆瓦,配备了光伏直流空调系统、光储充换系统、雨水收集系统等。
中国科学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项目效果图(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安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低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浩介绍,项目的亮点之一是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开展现有建筑节能改造,促进新建筑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应用,在低办公园碳排放水平下降20%以上的前提下,充分吸收社会资本参与项目投资近800万元,降低新技术带来的增量成本。
近年来,安徽省积极推进省能源综合改革创新试点县建设,推进光伏、光热、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试点建设。大规模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的应用。2022年,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面积6845万平方米,浅地热应用面积128万平方米,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3300兆瓦。
通过实施建筑节能降碳行动,安徽省基本实现了绿色低碳建设模式转型,进一步优化了建筑能源结构和模式,稳步推进了建筑碳减排。目标是到2025年,全省建筑能效比2020年提高30%,星级绿色建筑占城市新建建筑的30%以上,培育皖北、沿江、省会3个1000亿级产业集群。公共机构实施不少于150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新建公共机构建筑屋顶光伏覆盖率达到50%。城市浅层地热能、空气能采暖制冷应用建筑新增面积不低于500万平方米,建筑能耗电力消耗比例超过55%。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科技部主任陈表示,下一步,安徽省将继续实践绿色发展理念,注重质量和效率,实施新建筑能源效率行动、现有建筑运营碳行动、建筑能源结构优化行动“三行动”,促进建筑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加快城乡建设模式全面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全面促进建筑业优质发展。■
【蜂蚂科技】尊享直接对接老板
电话wx: 13512131526
我司专注于充电桩OEM、快速充电功能、智能充电管理、安全保护功能,一站式解决方案


当前位置:新闻详细